2017-12-15 10:04:38
一、王希孟十八岁的履历是怎么过来的?
读画先读跋,从蔡京跋文中可以获取最直接的信息是王希孟在汴京就读于画学,结业后到文书库抄写档案,后获宋徽宗赐教,在1112年绘成《千里江山图》卷,蔡京题字时王希孟18岁。通过跋文可将王希孟的生平分为三个时期:就读画学、就职文书库、获宋徽宗赐教。承宋徽宗在艺术修养上的前瞻性以及蔡京“崇宁兴学”的倡导,画学于1104年创办,专门培养绘画人才,提高未来翰林图画院画家的综合素养。画学建立时招收第一批生徒,其结业后,王希孟进入画学。他大概13岁入画学,古代“志于学”的年纪是15岁,按照规矩必须由品官举荐。以其当时的年纪,一定是得到了某人的帮助,提前进入画学。画学的学生以进入翰林图画院为志向,题跋记载其后进入文书库,说明王希孟并未通过考试。而此时的蔡京也自身难保,这或许就是他未能跻身图画院的原因。
二、王希孟与蔡京是什么关系?一个远离皇城,委身于文书库的吏员得到宋徽宗的青睐必有特殊的缘由。根据《千》卷中画家对仙游的熟悉度,画家有可能在那里成长,而仙游是蔡京的家乡,从这点出发容易使蔡京对他感兴趣。而蔡京的跋文中对王希孟的生平颇为熟悉,王希孟短暂生涯中的逆顺与蔡京后两次入朝为相的起落紧密相连,为希孟牵线者应该就是蔡京。
三、王希孟与徽宗是什么关系?
宋太祖设立童子科,培养童子读书来适应世代的文化发展。宋徽宗更是宠幸神童,自仁宗到徽宗朝,赐神童进士者有20人。徽宗对少年画才更是褒奖有加。王希孟则符合宋徽宗所要寻找的天才少年,所以他的出现是宋代注重神童的社会风气滋养的,并非偶然现象。王希孟在文书库供职多次献画被拒,但徽宗发现其慧根才得以教谕。此后王希孟得召创作《千》卷,该图卷的绢为北宋上等的宫绢,其俸禄难以支付画材所需的费用,一定是徽宗资助了他,为其提供了创作需要的鲜亮的矿物质材料。还有一个特别现象是此图卷高度是51.5厘米,大观政和年间的宫廷绘画高度皆在51厘米左右,全部设色。多人使用同样门幅的宫绢,可以推知徽宗在这一时段要提振宫廷绘画的色彩亮度和丰富度。
四、《千里江山图》卷画的是什么地方?
《千》卷是一幅写实山水画,画中之景没有概念化的因素。作者少年生活之地及途径的地域必会成为取景之源。以王希孟短暂的生活经历和当时的交通条件不可能游历名山大川,不排除挪借他人之作的可能,只能是集中概括了少数江山胜处。自然景观上,突兀高山伫立于江湖边,群峰簇拥,多处出现U型山谷,左右高峰各为冰川,这是两三百年前第四世纪冰川的地貌特征,庐山最为典型。画中开阔的水域,水草丛生,是典型的湿地地貌,类似鄱阳湖一带。出现多个瀑布流,最突出的是双瀑和四叠瀑同时出现。此现象唯有福建仙游(莆田)九鲤湖才会出现,而此为蔡京的老家。人文景观中,建筑、船舶、水车等与地域有着内在联系,瓦房建筑较多,据傅熹年先生研究具备江南或江浙特色。画中一处长桥为十字型建筑,傅熹年先生认为该长桥的原型极可能取自于江苏吴江。按《千》卷中的景物,最南端的景致是闽东南的仙游,西北是赣北庐山、鄱阳湖一带,再到吴郡,北上到开封。画中的地域性景物距离汴京越近越清晰,越远越模糊。这仅仅是根据《千》卷里画家熟悉的景物和实物与王希孟十多岁的一生所见所历作的推测而已。五、宋徽宗借《千里江山图》卷有何意图?
《千》卷成为徽宗赏赐重臣的重物,自有他的一番用心。北宋末年的宫廷画坛初步形成了三种美学形态:1、悲天悯人的审美观;哀叹时世、怜惜众生,表现画家对世事的感慨、对苦难的关注,颇有沧桑之感。2、萧条淡泊的审美观;其作者大多为朝野文人,尤其是失意文人。因世事淤积于心的愤懑、忧郁之情,在笔尖下流露了萧条淡泊或平淡天真之迹。3、丰亨豫大的审美观;在北宋初年就露出端倪,将其理论化的正是蔡京。蔡京为相期间将丰亨豫大演变为其好大喜功的心态,改变了北宋早中期崇尚节俭的风尚。从正面讲,丰亨豫大的观念对艺术门类的构思产生了积极影响,成为写实绘画的思想根源。宋徽宗在艺术实践中倡导“大而全”的绘画理念,他将御笔之作和翰林画家的代笔汇集成《宣和睿览》册,总计十五册、共一万五千开大幅册页,均是祥瑞题材的大尺幅佳作。六、《千里江山图》卷经过哪些收藏经历?
徽宗将是图赐予蔡京,1126年蔡京又被宋钦宗废黜,意味着财产被查抄。金军破汴时,此卷在汴京散轶,南宋理宗朝再次入宫,有“缉熙殿宝”为证。入元,为元代高僧溥光所藏,并有接题,得知他曾赏阅近百次。溥光后易主,不知何人,一直递藏到明末清初梁清标处,其藏品中的多数流入清宫也包括此卷,1922年溥仪以赏赐溥杰的名义盗走,后被古董商人靳伯声所获,移交文化部文物事业管理局,1953年拨交进入故宫博物院。七、《千里江山图》卷的艺术影响和作用是什么?
该卷解决了山水长卷的布局问题和青绿山水的用色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徽宗为振兴青绿山水特别是开创大青大绿的绘画语言,选择王希孟实现此艺术突破。此后,青绿设色成为元代文人画家的重要艺术语言,但明清时期被民间画家特别是苏州地区的画家接纳。八、怎么欣赏《千里江山图》卷?
据史料考证,宋徽宗对臣属有命题作画的习惯,尤其喜欢用唐诗命题。宋徽宗赐予王希孟40余尺宫绢也必定有其用意。根据《千》卷的总体气势和细节,唐代孟浩然的五言诗《彭蠡湖中望庐山》与此卷的画意最为接近。稍显遗憾的是,画家的艺术语言不够丰富,线条欠勾勒之功,行笔乏力,或许是他身体羸弱的先兆。但毕竟是一个十七八岁的少年初作,在他之后,几乎没有一件青绿山水的气势和境界可与之相较。